居民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多少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收入消费理论
恩格尔提出如果一个家庭收入很低,那么家庭中食品类消费在总支出中就会占据很大的比重。
当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品类消费所占的比重就会下降。
会更多地将收入转向提高自身素质、追求愉悦享受等方面,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呈现出不断改善的状况。
凯恩斯在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时,认为并非所有消费均由收入决定,为此消费可以分为自发性和引致性消费,两者的和便是消费整体。
自发性消费不会随着收入变化,是居民最基本的消费,即使没有收入也要付出的消费,例如吃饭喝水的消费。
而引致消费指的是会受到收入影响的消费,收入和引致消费同向变动,该理论也被称为绝对收入理论。
相对收入假说理论的提出者杜森贝利认为收入在决定消费时会因为棘轮效应的存在,难以表现出同增同降的状态。
一方面消费水平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当收入下降时,却很难立刻降低消费。
会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因为消费者还会受到过去消费习惯和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
之前如果消费水平较高一时降不下来,周围消费水平都比较高的话,自己也难以降低消费水平。
而费利德曼则提出持久性收入这一概念,创新了收入的含义。
并且认为这才是决定消费的首要因素,因此费里德曼的收入消费理论又被称为持久收入理论。
其中持久收入是和即期收入含义相对的,是居民能够在将来较长时间内获得的稳定收入。
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消费总量,也会影响具体的消费行为。
具体的影响可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理解,当收入水平变化一单位时,给各项消费品的需求量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
有的会超过一单位,有的会小于一单位,也有刚好变化一单位。
对于大部分商品而言,收入增加会引起需求的增加,这些商品就被称为正常品。
当需求量增加幅度大于收入增加时称该商品为需求收入弹性大的商品,而若没有收入增加得多,则称商品的需求弹性小。
而对于劣等商品,收入增加不仅不表现出促进消费的作用,还会使得对该商品的消费减少,如贫穷时穿的草鞋,买的二手衣服等。
金融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在现有理论中关于金融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较少,但当波动发生时会影响金融对消费的作用,因此可以从金融发展对消费影响的机理角度考察分析。
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四种途径促进居民消费:
一是减少流动性约束来促进居民消费。
Flavin认为如果消费者当下的消费需求大于支
付能力而又得不到信贷,消费能力就只能由即期收入决定,即消费呈现出流动性约束。
当消费者更有机会获得消费信贷时,流动性约束对消费的制约作用便能减轻,原先压制的消费需求也能被发掘出来。
二是通过改善消费者预期发挥作用。
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居民消费受到现期和未来收入的影响。
人们在进行消费或者储蓄时不是只考虑当下收入,而是根据自己一生收入决定的。
而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能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改善居民消费的预期,促进居民消费。
三是降低金融中介成本以促消费。
伴随着金融发展,各金融机构之间相互竞争,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消费者的效率,从而激发出居民的消费潜力。
各种电子化、网络化服务项目的投入使得交易速度加快,交易的时间和空间也得到拓展,从而也能减少金融中介成本。
四是金融市场为居民投资理财提供了场所,居民科学合理的投资会增加自身财富,从而实现更多,更高层级的消费。
当金融波动发生时,从微观角度来讲,金融波动常常指的是与金融市场相关指标的变动,如股票收益的波动。
金融市场中发生波动时金融体系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会影响金融体系发挥作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导致消费减少。
一是波动会影响金融市场发挥减少流动性约束的作用。
金融发展会减少流动性约束,但当市场发生波动时,消费者可能重新面临流动性约束。
如当股票市场发生大的波动时出现的套牢现象,投资者不愿亏本出售,则当期面临着比计划中更大的流动性约束。
二是金融波动使消费者产生不稳定预期。
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改善消费者预期来促进消费,但波动意味着市场中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消费者预期便得不到改善。
三是金融波动会影响金融降成本的作用。
当金融市场发生波动时,投资者的交易频率会大大增加,因此产生的交易成本也会增长。
四是财富效应也大打折扣,金融市场的波动使得居民对于未来收入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消费者作为理性人为缓解波动而会增加预防性储蓄来计提损失而降低消费水平。
从宏观角度来讲,金融波动涉及到诸如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变量的波动。
货币政策可以作用于整体物价水平而直接影响居民消费。
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会导致商品市场的流动性增加和物价上涨,使得居民减少货币余额增加消费,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则相反。
理论上利率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储蓄,若利率升高,居民会将更多的闲置资金用于储蓄从而减少消费。
马树才和蒋诗认为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的效果并不显著,利率变化并未与居民的消费和储蓄产生呈现明显的变化。
马莉莉和王越认为利率波动会抑制人均消费,无论是当期的利率波动还是滞后期的利率波动都会给消费带来负面影响。
汇率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购买力,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居民实际购买力增强,可以更小成本获得原来商品或服务,能够进一步刺激消费。
毛中根等认为在二〇〇五年七月汇改后中美和中日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和汇率变化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当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时,居民的消费需求对汇率变动表现得更加敏感。
当经济增长下降时,人们对经济容易产生非稳定性的预期,将不利于消费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