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行动力和执行力有什么区别?
2、行动力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3、如何培养强大的行动力?
你是否也曾慕然回首、叹岁月蹉跎,回顾往昔、慨一无所成?又有多少人,一直在动脑想象、从未去动手实施,总想要最佳方案、却错失最佳时机?
于是,我们反思——我有想法、有思路、有计划,就是缺少“执行力”,然后就到处找提高“执行力”的药方。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过,我们真正的问题是缺少执行力吗?不,大多数情形,你欠缺的很有可能是行动力,而非执行力,二者并不相同。准确的定位问题,才能正确的找到答案。
执行力与行动力存在巨大的区别
“执行力”与“行动力”,一字之差,天上地下。执行力是被动的“要我做”,行动力是主动的“我要做”,其根本区别在于自驱力。
行动力有多重要?知道和做到之间,想到和得到之间,唯一可以到达的桥梁就是做到。所谓“知行合一”。只有行动力,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密码。
行动力 VS 执行力
我们首先对执行力和行动力做一个区分。简单而言,执行力是相对于领导力而言的,相对被动;行动力是相对思考力而言,相对主动。
执行力是在既定的战略和愿景下,调动资源完成目标的力量。在管理领域,“执行”对应的英文是 “execute”,含义是“to do something that has been carefully planned(using knowledge as distinguished from merely possessing it)”。
行动力指策划战略意图,具备超强的自制力,同时能够去突破自己,实现自己想做而不敢去做的,或者是自己认为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对个人而言,就是自驱力;对团队而言,就是领导力。有行动力的人往往体现出如下特征:主动性、推动力、冒险性、坚韧性。
两者比较,可以非常清晰的识别出两者的显著区别。
拆解行动力
想要提高行动力,首先要看影响行动力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影响行动力主要有四大因素,要想有所行动,这四大因素缺一不可。
动机水平动机是成就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学派对于动机的来源观点不一:需求层次理论的代表马斯洛认为,动机受五个层次的需求影响;精神分析学派的重量级人物阿德勒认为,动机是受人“追求优越”的“向上意志”所支配,并写出了影响巨大的《自卑与超越》;诱因理论则认为,动机是受到了内、外部和正、负向的诱因影响。
2. 自我代理水平
自我代理水平是指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是行使一切功能的主体,认识到“你是一切的根源”。可以简单理解成是自驱力,或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这一点很重要,“君子求诸己”,人不一定能改变外界条件,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自我代理水平高的人,往往具有成长性心态,凡事以终为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自我设限、抱怨各种自己不可控的外在——那本来就没毛用。
3. 目标导向的相关技术
这个因素涉及到一系列的具体技术,比如工作拆解技术,运用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方法(WBS了解下),将大目标逐步分解成多个、多层小目标,并且细化到可以直接采取动作的地步,避免饼太大无处下嘴。
又比如时间管理技巧,不管是四象限法、GTD(Get the Things Done,中文翻译为“搞定”)、番茄工作法,都可以帮助你在实际操练过程中更有效果。
Get the Things Done,就是“搞定”的时间管理方法
4. 正面激励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什么用的,行动必须要持久方才有效,特别是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参考一下上瘾模型。
正面激励可以使得行动力得以持续甚至逐步增强。为什么那么多人沉迷于吃鸡、刷视频、打手游,甚至小朋友上一些网课也“上瘾”,因为这些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无不暗合上瘾模型的底层逻辑。
上瘾模型
上瘾模型,简单而言四个部分:
触发想尽办法在你面前曝光、展现,让你轻松、便捷的获得参与的机会,只要你上车,不愁割不到你这颗嫩韭菜。
行动尽量降低你行动所需要的成本,触发的机制越显而易见、让你采取行动的概率就越自然而然。
多变的奖励(回报)这就是利用了“外在-正向”的 激励模式,及时激励、快速满足,不断的满足你的成就感,以及对于未来所获得奖励的好奇心,“好奇害死猫”,搞得你欲罢不能。
持续地投入按照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衡理论,人都有保持认知平衡的惯性心理。一旦你持续的在某个方面做了投入,就会倾向于持续投入,因为人都会有“损失厌恶”心理。
如何提高行动力
斯坦福说服力科技实验室主任BJ Fogg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福格模型”,来说明如何才能让一个人采取行动。这就是“B=MAT”:行为(Behaviour)= 动力(Motivation)* 能力(Ability)* 触发器(Trigger)。
请大家注意,有的文章把B=MAT解读成B=M+A+T,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对于做出行动而言,动机、能力、触发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那么此项为0),都不可能产生行动(则结果B为0),这是个小学数学问题,不再赘述。
我们就用这个简单易行的模型,结合上文中的四大要素,来给出提高行动力的建议。
提高动机现在请大家各自检讨一下自己的动机水平,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对于某个目标而言,你真的想要吗?你真的有你认为的那么想要吗?
提高动机的方式,最有效的莫过于“自卑与超越”。对很多人而言,阿德勒的“追求优越”,通过对比产生自卑、进而生发出要有所行动的动机,都是适用的。
三只松鼠的创始人章燎原,某次跟香港来的表哥逛街。表哥用矿泉水洗手,而边上一个中年拾荒者在等待着捡拾这个瓶子,两者比较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章燎原因此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要做有钱人”的动机。
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因为出身农村、成绩一般、长相一般、没有特长、口音奇特、没有向其他同学那样出国留学等等原因,一直处于自卑之中,但却因此萌发出要读书、要赚钱、要证明自己的动机。
把五家公司弄上市的雷军,在读大学时偶然读到一本《硅谷之火》,读到乔布斯等硅谷创业者的事迹,夜不能寐,在武大的操场上一圈一圈的走,萌发出一定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才不枉此生的动机。
所以,多主动接触更优秀的人,多读人物传记,打开眼界,多接触更广阔的外界,必能提高你的成长动机。
2. 加强能力
有的事情,对现在阶段的你而言根本做不到,怎么办?拆解!把一个整体目标拆解成多个小目标,拆到你有信心为止,拆到你能行动为止。即使最终没能实现大目标,也一定比浑浑噩噩的成就要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戒掉完美主义!有时候,我们一直在计划、一直认为还不成熟,一直追求所谓的完美。孰不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完美。完美主义是造成拖延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一直在思考,从来没行动,到头来就像“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那个富和尚。想得再好,落下去都不是那么回事,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完成要远远好过完美
3. 增强触发
如何能够快速行动起来?
首先,心理建设。凡事你觉得应该做,但是又犯怵的,一定是对你的成长最有价值的,因为它在帮你突破舒适区。
然后,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但是我们先从精力管理的角度来提出建议,就是尽量降低计划的复杂度,固定时间、固定频次、适度的量。这些都是避免因为做思想互动而消耗大量的意志力。
最后,降低行动的成本,养成微习惯。比如,如果要健身,每天都健身、每次30分钟的计划,要好过每周3次、每次2小时。因为每天不需要想,没有任何借口,既然是确定的事情,就不会再消耗意志力做思想斗争。
我自身的一个实践就是‘日行一善“,恰恰是因为很好达到,我不需要考虑太多,反而很好坚持,比如早晨开车上班让一下过马路的行人、让一下急着要并线的车辆,本来要斗气的事会变得很开心,做到之后对自己是个正向激励,你并不会因为完成了今天的任务而停止,反而会使你做得更多。
我们不甘平庸、我们痛恨拖延、我们习有所成,我们不想焦虑、狂躁、痛苦,甚至恐惧,那就立刻行动起来吧,只有行动才是治愈恐惧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