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锏1:出手稳、准、狠者胜
稳:别着急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摸底,先诊断。
准:准确判断有问题的人,堵塞的流程,潜在的危机。
狠:“烂苹果”必须扔掉,不把“烂苹果”扔出去,就是对“好苹果”的不公。别向邪恶势力低头,在职场上张牙舞爪都是纸老虎;流程必须干脆利落,别给踢皮球推诿留下空间,该谁做很清楚,该谁担责,也很清楚。
制度必须三令五申,别信公司大了要淡化制度用文化管人的鬼话,人性中存在惰性,如果没有法律的制约,我不太有把握自己能活到今天给大家写文章,同样我也担忧你是否能活着把这篇文章看完。
杀手锏2:先发制人者胜
管理者应该具备两个特质:第一是身先率人;第二是预见问题的能力。管理者不能被下属牵着鼻子走,管理者失去了引领的作用就失去了管理者岗位的存在价值。
比如:面对一个迟到成风的公司,不管出台多么苛刻的处罚措施都作用不大,处罚严重到一定程度还有可能出现组团迟到的局面。面对迟到问题的正确做法是,管理者本人从发布纠正迟到的政令之日起,一大早第一个站在电梯口等人,等几天还有人迟到,管理者应该对那些迟到者鞠躬,等几天还有人迟到,管理者不妨对那个迟到者单漆跪地。这不是作秀,是要用行为告知大家,你会和迟到者干到底。
杀手锏3:敢于换将者胜
一只狼带着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狼,这件事在职场团队中被演义的淋漓尽致。苹果团队、顺风团队、阿里团队、华为团队、腾讯团队之所以无往不胜,都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很拉风的大狼头。
所以,管理者不要总在基层员工身上找问题,剁掉几个怂包团队长,底下的人气儿就顺了,团队的势能反而被引爆了。
杀手锏4:四两拨千斤者胜
墙上有十颗钉子,选择在每颗钉子上砸一榔头和选择一颗钉子在上面砸十榔头,管理者应该选择后者。
理由有三个:
其一,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越想全面抓,越是按了葫芦起了瓢。其二,每个部门都表现平平,大家就理所当然,并把所有的无能归结给管理者、制度、平台、产品。其三,把某个部门拔高,打出粮食,让强者更强,其他部门就自然闭嘴了。羞耻心和好胜心会激活一支团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杀手锏5:藏而不漏者胜
《军师联盟》中杨修和司马懿那一段应该给每个管理都能带来启发。
挂在脸上的聪明都是小聪明,大呼小叫的都不是真智慧。卓越的管理者都在修炼如何把自己藏起来的本领。
别让人摸准你性格上的软肋,管理者最好的的性格应该是——没有性格。
也别让人看清你的招数,管理者最得心应手的招数应该是——出招于无形。
当然此条属管理的高端学问,若滥用,容易给人留下装逼的印象。
杀手锏6:善做团建者胜
带团队好似和面,水多了容易成面糊,水少了太干揉不动。这个水,我们把它理解为团建活动。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团队到了弹尽粮绝,吃草根树皮煮皮带吃的地步,姑且点一堆柴围着跑跑跳跳,美其名曰:篝火晚会。姑且团队活动照常进行中。笔者在拜访企业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个规律:但凡职场气氛差、没活力、哈欠连天、懒懒散散的企业,多半都是团队活动太少,或者压根儿没有团队活动。
杀手锏7:善出奇招者胜
没有独到之处,那里来的生命力,那里能让人打心眼里佩服你。
话说一家出售天然石材的公司,主要销售两款石材。
一款基础产品价格便宜,但没利润;一款高端产品,价格略高,利润也高。
要命的是这两款石材在外行人眼里,长相几乎无差别。更要命的是,他们面对的客户群体中没几个懂行的。
尽管销售人员从石材年龄、抛光度、赖腐蚀度、密度等一堆专业名词上区分两种石材的差别,但客户最后还是多半选择了低价位那款。
后来有个新来的总监就想出一个办法:让客户自己拿一把螺丝刀分别在两款石材上用力刻画,然后用毛巾擦去划痕,低价位石材上划痕明显深刻,高价位石材划痕几乎看不出来。
仅此一招,高价石材开始大卖。
杀手锏8:删繁就简者胜
笔者见过一个公司,要从财务上支钱,平均要经过6个人签批才能把钱拿到手上。
先声明一下,笔者本人财务模块的知识是比较单薄的,即便如此,我依然可以断言,一家公司的财务支出设6道屏障,这里面,老板和财务两个人中,肯定有一个人脑子坏了,也可能两个人脑子同时坏了。
设计者的出发点估计是用多道屏障来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这里面忽视了一个问题的存在——任何事物,节点越多,越容易出问题。一辆有2万个零件的F1赛车和一辆只有25个零件的自行车,前者出毛病的概率显然大于后者。
所以,作为管理者,要学会删繁就简。从时间把控上简化,从流程上简化。
杀手锏9:得民心者胜
员工创造了5W的价值,老板给员工5K,剩下的自己装腰包里。马克思把这叫压榨剩余价值。就连号称全员持股的华为,总员工约15W人,持股员工也才约8W。
所以,不谈别的,单从利益分配方面来说:企业主内心总希望员工多干活少拿钱,而员工内心总希望少干活多拿钱。这一点导致了员工和企业主之间始终存在对立矛盾,至少这种情绪是存在。
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平衡企业主和员工的对立情绪的博弈中,到底是站在企业主这边帮助企业主压榨员工,还是站在员工这边协助员工争取跟多合理的利益?
我的建议是:管理者应该站在员工这边,且不是假装站在员工这边。
稻盛和夫在谈到股东利益、客户利益、员工利益时毫不犹豫的说员工利益第一,这些年来他也是这么做的,这种做法也验证了他的正确性。
其实稻盛和夫的员工利益第一的逻辑也不复杂:股东利益需要员工去创造,客户利益需要员工去维护,没有员工,股东利益无从谈起,客户利益也是空谈。
如果一个企业主没有为员工创造利益的格局和决心,他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喝风吃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