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因为疫情反复带来宏观经济承压,股权投资行业也面临新形势和新趋势,投资节奏放缓是行业的普遍感受,募资难、投资内卷已然成为常态。清科研究的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互联网的投资数量下降达89%,食品饮料等消费也下滑了82.6%,俨然进入了寒冬。
尽管当前面临一些困局,但也有投资人表示,当下也不失为一个合适的入场时机。
在由投中网主办的“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上,绿洲资本创始合伙人张津剑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的投资步伐没有任何改变,相比去年投资的速度还在增加,今年下半年也会继续加大投。“本质上中国结构性的转变和结构性的机会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资产类别和产业的情绪在发生变化,但作为一个长线的投资人,会更专注于长期结构性的变化。”
投资放缓,也是入场时机
根据清科研究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募资金额大约7700亿人民币,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10%;投资数量4000多起,同比下降32%。
2022年,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因素影响下,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明显放缓,2022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约3150亿,投资金额同比下降达55%。
“当前股权投资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退出难,另一个是融资难。”在此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2022创投峰会上,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认为。
在投资退出方面,2022年上半年的退出数量同比下降了50%,其中IPO退出的比例占到80%,并且主要在A股市场。2022上半年,被投企业IPO的数量为1028笔,同比下跌近40%,主要原因是美股上市监管趋严导致退出渠道受阻,同时,受全球宏观环境波动影响,中企上市节奏也趋缓。
融资也更难了,“中国资本市场银行占了80%,但是在资管新规出来以后,有所变化。”阎焱表示,在过去几年里面,中国股权投资的投资人变成了以各级政府,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成为投资的主力军,国企也成为一个重要的LP。
人民币募资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大额战略新兴领域产业基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引导基金频频设立,市场中小规模基金的数量占比居高不下,民营机构募资依然艰难。
尽管如此,阎焱认为,对于手上有现金、有韧性的投资人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投资时期。
风险投资的周期和宏观经济的周期并不一致,在中国投资,从一个公司投入到退出,阎焱团队计算这个周期大概是8年,短则3年,长则13年,“风险投资的周期是非常长的,宏观经济的变化可能在12个月之内就变了。”
钛信资本创始人高毅辉对第一财经表示,市场觉得钱很多的时候,可能估值也很高,那个时候投的项目可能将来的回报也不见得好。而现在大家觉得募资有难度,但是市场相对比较冷清,有一些项目投资会比较合理。
投硬,投早,投创新
在投资赛道上,投资硬科技、投早期和投创新是行业内的共识。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表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投资赛道就是硬科技和自主创新。前几年业内对模式创新关注更多,但是现在更多的精力倾注到科技创新的赛道上来,这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
“投资前移,投资创新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这是一个非常重大投资逻辑的改变。”阎焱认为,未来颠覆性0到1的原创技术,是中国投资回报的最大机会所在。
不过,阎焱表示,在大变局下,也理应降低投资回报的预期,中国过去投资回报10倍甚至上百倍,这种情况越来越罕见,应该把期望值调低,在大变局下投资,如果有2倍、3倍回报已经非常不错。
对于具体的布局赛道上,中金资本总裁单俊葆给出了五个建议:创新药、半导体、碳中和、企业服务和新消费。
清科研究的数据显示,汽车、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的投资数量下降幅度在20%以下。在双碳背景下,对新能源、双碳的投资相对活跃,清洁技术领域下降仅15%、化工原料及加工下降14.2%,变化不大。
其中,汽车行业被认为是处于产业变革的前夜,有着很大机遇。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渗透率超过20%,市场的发展比国家规划的目标更快。
“10年之内,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将复制日本汽车业在上世纪80年代的成功,大量出口海外市场。”在投资年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提出,在光伏、电动车等领域,中国已经发展出非常巨大的领先优势,这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分水岭。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出口了31万辆,同比增长304.6%,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欧洲成为主要的增量市场。
广汽资本袁锋认为,随着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弯道超车,中国必然会诞生一批新能源及智能网联领域世界领先的零部件企业,中国有机会把汽车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上。
对投资中国,张津剑非常乐观,他认为,全球视野看,中国应该是为数不多非常好的投资区域,全世界范围内有这么大的体量且又保持高速增长的地区非常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