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点金基金研究院”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及任何商业用途!
站在2022年下半年的起点回望,刚刚过去的半年可谓波谲云诡、拨云见日,罕见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扰动金融市场,中美经济周期的错位又使得A股率先走出一波“独立行情”。
今年上半年发生了哪些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可能会对未来投资产生哪些影响呢?
★
关键词:股市,拨云见日
1、A股上演“深V”反转,相较美股表现出更强韧性。
今年年初至4月底,受一系列内外因素影响,A股市场出现了超预期的深幅下跌。4月底开始,当海外市场因为流动性和衰退担忧而深度回调的时候,A股受稳增长政策强力推动、流动性充裕等影响,率先从底部开启一轮反弹,在全球市场表现一枝独秀。
没有一个人能够依靠做空自己国家发财,相信国运,是我们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唯一途径。坚持逆市布局,长期持有,享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硕果。
2、恒生指数触底反弹,互联网平台经济政策纠偏。
2021年上半年开始,受反垄断政策、教育双减等政策影响,港股步入下跌通道;今年前3个月,受海外流动性收紧、地缘政治危机、疫情扰动等三重冲击下,恒生指数持续下行。
但在3月16日开始释放“政策底”后,港股止跌企稳,步入上行通道。中央明确设置资本“红绿灯”,平台经济从“强监管”走向“谋发展”。自3月16日至6月30日,恒生指数涨幅18.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达40%。
★
关键词:长期资金
3、公募基金迎来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6月10日,中基协正式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从薪酬递延、奖金跟投制度以及追索扣回三大制度对公募薪酬予以规范,明确基金管理人应建立健全长期考核机制,要求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且将基金经理跟投、基民赚钱纳入绩效考核,严禁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行为,利好行业高质量发展。
4、个人养老金入市投资时代来临。
6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个人养老金入市落地又近一步。
从全球养老基金和股票市场发展来看,养老基金稳健发展的阶段,通常与该国股票市场长期慢牛同步。个人养老金入市是否引发长牛尚待时间验证。
可以肯定的是,像养老基金这样追求稳健增长的长期资金持续流入A股,会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
关键词:黑天鹅
5、地缘政治危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趋于钝化。
今年2月下旬,俄乌战争爆发,成为2022年以来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多国股市应声下挫,投资者避险情绪加剧;天然气、原油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油脂油料以及铝、镍等有色金属版块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而今,这场地缘政治冲突已持续100余天,对全球股市的长期走势影响趋于钝化,战争引发的能源格局变化一定程度上利好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并利好军工板块走强。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投资的一大秘诀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积极的投资者应该用长远的目光寻找低位布局的机会。
6、突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季度开端国内疫情反复,国内经济受冲击较大,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多个地区陆续解除全域静态管理、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叠加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逐渐修复,A股估值逐渐修复。
短期的不确定性,不影响长期向好的确定性。坚持逆市布局、低位布局,坚持长期投资、组合投资,长期看来,收获不会差。
★
关键词:权益投资大时代
7、货币基金收益率步入“1”时代
今年4月份开始,货基收益率开始进入“1时代”,这或许是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趋势的必然表现。
在货币基金收益率跑不赢通胀的今天,权益资产投资是老百姓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主要途径。
8、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大热。
今年上半年,在权益基金净值大幅回撤、甚至不断有新基募集失败的情况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逆势爆发,多只基金募集到百亿上限,合计募集规模超千亿。
相对较低的波动水平、较好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使得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圈粉无数,吸引力市场上大量资金来进行配置。
9、公募规模重回26万亿。
今年以来,新发基金市场持续走低,近期由于同业存单基金指数基金销售火爆以及基金净值“回血”等,基金发行有所回暖。不过,权益类基金(含“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新发占比持续走低,表现依旧较为冷淡。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此后随着市场深度调整,公募规模稍有缩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度突破26万亿元。
每个时代周期都会提供不同的投资机会,如果你错过了此前的房地产投资红利,那么一定不要错过权益投资大时代的到来,尽早做好资产配置,获取时代的下一阶段红利。
张婷婷 S1440121070474、A20210901001459
风险提示:本文不代表中信建投证券观点,仅属于基金投资策略讨论,不作为投资建议,本报告的调研内容为后续整理,不保证整理内容与调研原文完全一致,另外基金经理观点可能发生变更;文中信息均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但本公司及其撰写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文中所提具体基金、股票等证券仅用于举例,不构成投资者在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等方面的最终操作建议;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不作为同管理人/基金经理/投资策略其他产品未来收益水平的保证,任何人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中信建投证券以及作者无关,基金产品详情请阅读基金法律文件,并以之为准,基金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第三方不得以商业目的对本文所载内容进行复制、转载,如需复制、转载的,应申请授权并注明来源,且不得对文中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