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经理人!人人都是财务经理人!管理知识分享!会计知识分享!经济师知识分享!欢迎光临!我们一直在努力!

员工辞职多怎么管理(知识管理让员工干得好留得住)

场景1:给新来的下属安排了一项工作,下属很为难地说“我没有做过”,领导听了心里很不爽,没做过就不能从头学习吗?

场景2:部门的核心员工提出了辞职,领导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核心员工离开很多业务无法正常运转,这种情况怎么办?

场景3:部门人员流动频繁,教会的员工干两年离职了,新来的员工又要重新培养,领导很挠头:如此反复,何时是个头?

这些场景我们都很熟悉,遇到这种情况,很是让管理者头疼。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方法,既能做到让新人快速熟悉业务、核心员工离职不影响业务运转,而且能够批量培养人才,把领导从繁忙的培养工作中解放出来呢?

《知识创造的螺旋》一书告诉我们:通过知识管理的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难题。比如,核心员工离职,可以把核心知识留下;新人入职后,能够快速熟悉业务,缩短培养时间,减少内部耗竭。

一、如何将暗默知识转变成形式知识?

在知识型企业中,知识是附着在人身上的,这些知识被称为暗默知识,那我们就要想办法将其变成形式知识。暗默知识和形式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训》一书中,被称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其实都是一个概念。

暗默知识包括认知和技术层面,既包括图表、范式、视角、信念和观点,同时也包括秘诀、手艺和技能,而形式知识则是指能够书面化、标准化的内容。相对而言,暗默知识是此时此刻“我自己”的主观(身体)感受,而形式知识则是彼时彼处、精神层面比较客观的理论。

那么,我们如何把暗默知识变为形式知识,也就是把藏在个体大脑中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转换,从而将其转变成组织的智慧呢?《创造知识的螺旋》一书中提出了四种转换形式,我们通过实例去加深理解和记忆:

(1) 从暗默知识到暗默知识——共同化

(2) 从暗默知识到形式知识——表出化

(3) 从形式知识到形式知识——联结化

(4) 从形式知识到暗默知识——内在化

比如,部门来了一名新员工,导师通过“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把多年的绝学传授给了新员工,这是共同化;而这位新员工把导师教她的知识进行了梳理总结,形成了一份《编辑工作手册》,这叫表出化;后来,部门领导将这份《编辑工作手册》又融合了新媒体运营或排版印刷等工作技能,将工作手册升级成为《媒体人工作指南》,这叫联结化;最后,更多的员工通过“做中学”,将这本《媒体人工作指南》中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工作技能,这叫内在化。

如此在组织层面上实现良性循环,就会使知识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而形成知识螺旋,对知识的利用率越高,就越能将知识无限放大,将其上升为组织智慧。因此,知识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知识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推动作用。
二、如何将个人知识转化成集体智慧?

从管理学角度而言,智慧不仅是个人的聪明才智,也是组织的集体财富和宝贵资源。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比他更聪明、更有利。”雷锋也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把他和集体的力量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个人智慧是组织智慧中的一部分,个人智慧只有融入组织智慧,才能为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个人智慧来源于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在个体记忆中储存,或以个人先进事迹的形式被记录,同时通过“师带徒”等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而组织智慧则是来源于组织内外部的最优实践,或者有赖于培训或媒介,通过团队学习、文化塑造等方式实现传递。既然组织智慧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那么如何将个人智慧转变成组织智慧呢?

知识管理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也有分三个层级的),其呈金字塔型:

最低层级:数据,表单、记录等。

第二层级:信息,技术图纸、实施方案和加工流程等。

第三层级:知识,管理经验、设计理念和团队精神。

最高层级:智慧,员工绝活儿、组织基因、企业家精神。

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我们引进的新人之前有过同行业经验,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就能很快进入状态;相反,如果没有同行业经验的新员工进入公司,则适应起来往往比较困难,很可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觉不能胜任工作的话,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挫折感,从而引发消极的情绪,使员工的离职风险大大增加。

当然,知识管理并非只是文件的简单收集和存档,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变过程,最终把个人智慧变成组织智慧,并让更多的人去学习,从而使个人成为更加厉害的个体。只有把知识流动起来,才能形成知识螺旋。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同时也需要每一个的参与和支持。对于知识管理,我分享一些个人的思考。

第一阶段:计划、收集阶段

(1)灌输知识愿景,有计划地参与其中。比如,导报、新媒体、商业组都要收集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错误,形成正误对照表。

(2)通过观察、识别,对工作中常用的有效知识进行收集、整理。

第二阶段:分类和输出阶段

(1)制定知识分类清单,比如工作清单、读书清单等。

(2)对显性知识进一步标准化,如制定工作流程、工作手册。

(3)知识开发和创新,制作《编辑工作50问》。

(4)定期完成工作简报。

第三阶段:分享与促进阶段

(1) 按照培训计划,以组织的形式进行知识传递。

(2) 协同员工之间的交流,请有经验的员工进行案例分享,分别从问题—举措—效果—领悟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 适当奖励知识行动者,鼓励老员工对新员工给予工作指导。

(4)以教促学,请新员工定期分享,将学到的知识现身说法。

这三个阶段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可以交叉进行,形成滚动式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实训》一书中,将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分为5个岗位,包括知识管理专员、知识管理主管、知识分析/咨询专家、首席知识官,每一个层级的职能也不相同。

让工作留下痕迹,只是做到了“有据”可查,可以捕捉智慧的火花;把这些知识加工并重用,使其能够成为“有用”的知识,以便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加速人才培养;再高一个层次,对这些“有用”的知识进行改良并创造新知,使其“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组织的智商,甚至洞察商业先机……

在以上知识显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首先,当一项隐性知识显化前,先去查询是否已有显化知识;二是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要刻意培养员工的这种能力;三是如果隐性知识不能显化,说明对此领域掌握得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深度学习。

知识创造有很多壁垒,如何打破这些壁垒,齐心协力完成知识管理,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从公司层面自上而下进行推动,不仅要完成知识的收集,同时要注意更新迭代,满足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结束语

诺基亚因为创新速度慢惨遭市场淘汰,而比尔盖茨也说“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以此来让大家感受到危机,加快创新的步伐。到现在为止,Windows系统无人能够模仿和超越,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更新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导致其他人根本没有时间抄他的作业本。

所以,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管理,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聚合创新,把别人创新好的方法复制到自己的领域,是一种创新;把两个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也是创新,比如诸葛亮借东风,就是把气象学和军事学相结合,但遗憾的是他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最终没有变成显性知识,导致很多宝贵的知识资源被浪费。对个人而言,学习别人的优势(标杆管理)也是一种创新。

人的认知有四重境界: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2)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3)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4)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那么,我们每个人处于哪一个层次呢?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希望我们有一个“空杯心态”,不仅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更要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深入挖掘和萃取知识背后的思想,打造自己将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的能力。

管理既是管理事也是经营人,而知识管理正好将二者连接在一起。俗话说“积硅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只要每天努力多一点,日积月累就会有很大变化,知识管理同样贵在坚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人人都是经理人,人人都是财务经理人-管理知识分享,财务知识分享,会计考试知识分享,经济师考试知识分享,职业经理人互联互通平台! » 员工辞职多怎么管理(知识管理让员工干得好留得住)
分享到: 更多 (0)

热门文章

评论 抢沙发

9 + 6 =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人人都是经理人!人人都是财务经理人!管理知识分享!会计知识分享!经济师知识分享!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