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大力(右)查看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
1月10日,位于中北高新区钢园中街3号的山西陆业达冶金机械有限公司门前,记者见到了安彬。他的身份,是该公司的“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
“含金量”十足
“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合格证书由市生态环境局中北高新区分局核发,“含金量”十足。“不怕你笑话,我也是考了3次才拿到这个证书。”在去车间的路上,安彬笑着说:“除了考试前的理论培训,每一次考试,仅考试试卷就有4套,涉及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设施运行、‘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治理、宏观政策,每次考试题还不一样。”
曾经,安彬身兼数职:安全员、环保员、销售员……而今,拿到了“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资格,他成了车间里不穿制服的环保人,不但工资涨了1000多元,还收了两个徒弟。自己由兼职转为专职,他由衷感叹:“环保事业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强了!”
走到车间大门前,安彬特意观察了一下烟囱,并不冒烟。“如果冒烟,说明车间里的空气净化装置运行不正常。”车间里,机器轰鸣,有工人正在焊接钢管,一旁的净化器大口地“吸”着焊烟。风机是否正常运行,滤筒上是否积灰太多……安彬不放过一个个细节。他要保证车间里5台集中式、15台移动式焊烟净化装置的稳定达标运行。
监督日常化
安彬坦言,成为“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之前,他分不清“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区别,很多环保知识还停留在感性的层面。“比如,以前只知道不能露天刷漆,却不知道焊烟装置运行不正常的处罚数额,要比露天刷漆高得多。”安彬说,“焊烟装置不正常运行,是按照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来处罚,罚款金额10万元起。”
在车间的一角,是该公司专门设置的危险废物间。每一笔危险废物转移的台账,安彬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以前常有疑惑,为啥危险废物台账非要记录得点滴不漏、罚款5万元以上。”安彬说,“成为职业经理人后,才知道危险废物要交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去处理,危险废物如果因为无序管理而流入社会,危害很大。”
环境管理严格,安彬深有体会。去年9月,他拿到了“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资格,因为危险废物间没有张贴标识,被扣了3分。随行的分局业务科科长赵青介绍,“我们只扣分不加分,职业经理人满分100分,如果被扣的分数超过40分,就要回炉重新培训考试。”
在车间的出口,悬挂着一张绿色的企业环保码,显示该公司已环保达标生产105天,“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功不可没。据统计,自去年6月实行“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以来,中北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累计处罚2万余元,不足2021年的十分之一。
担子更重了
山西帝思曼特殊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钢压延企业,钢材在这里被压延为0.02毫米至1.5毫米的薄片。由于废水排放管道选用材料不合理,存在跑冒滴漏问题而被处罚。去年5月底,该公司对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了提标改造,并更换了新材质的排水管道。
通过提标改造,污水中的污染物不足原先的三分之一,处理工艺也由原先的加药处理提升为低温蒸发,但在该公司“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杨大力看来,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对环保工作越了解,越觉得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以前是企业被处罚,到分局询问处罚原因。现在是很多企业主动过来询问如何做好环境管理,避免被处罚。”随行的分局监察大队队员赵毅介绍。
“以前在执法中,发现企业环保员不但不知道台账记录以及排污许可证的要求规范,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更换活性炭、更换多少量的活性炭。中北高新区有着大大小小的120多家重点污染监管企业,行政执法压力非常大。”赵青说,“企业是治污的责任主体,担子更重了,设置‘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就是为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企业的环保问题由企业自己解决。”
按照中北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的要求,重点企业必须配置“环境管理职业经理人”,否则一律不考虑其评优评先的资格。经过多轮次培训、考试,目前,园区65家企业共70人拿到了合格证书,平均通过率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