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反映在企业的家底中,有多少钱是借来的(金融负债),或目前尚欠的外债有多少(经营负债)。借贷是现代企业的正常商业行为,上市公司有负债并不是坏事,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是健康的。
负债造假情况较资产少,数据也相对真实。因为财务造假的目的是为了粉饰收入,而负债一般只会减少收入。不过也有例外,如已明确判定败诉赔偿却不纳入资产负债表,仅作为“或有负债”;或是伪造债权人出具债务豁免文件,将应付账款清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或有负债是指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可能导致未来所发生的事件而产生的潜在负债。例如过去已存在的交易或事项导致诉讼的发生,而诉讼的结果又须视法院的判决而定,故未决诉讼便具有或有负债的性质。一般而言,或有负债的支付与否视未来的不确定事项是否发生而定。
或有负债涉及两类义务:一类是潜在义务;另一类是现时义务。潜在义务是指结果取决于不确定未来事项的可能义务。也就是说潜在义务最终是否转变为现时义务,由某些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该现时义务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者该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例如,甲公司涉及一桩诉讼案,根据以往的审判案例推断,甲公司很可能要败诉。但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无法根据经验判断未来将要承担多少赔偿金额,因此该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该诉讼案件即形成一项甲公司的或有负债。
因为以上特点或有负债不算负债,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中,一般只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披露。
在会计上,负债同样以一年为分界点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但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通常按照负债性质分为经营性负债、融资性负债以及分配性负债。
经营性负债是伴随企业经营性活动而产生的负债,通常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交流转税等。这部分不计利息,可无偿占用一段时间。尤其是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往往是由企业强势的行业地位带来的。
分配性负债伴随着盈利生成,所以只有当企业处于盈利状态时才有,主要包括应付股利和应交所得税等。经营性负债和分配性负债都属于无息负债。
融资性负债主要是各种形式的长短期负债,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资金使用成本,且占用的时间越长,成本越高。所以融资性负债属于典型的有息负债,是企业的风险点之一,随着它的增加会不断累积财务风险。
负债对于上市公司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借助负债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负债也会让企业负重前行,当现金流紧张时,巨额的有息负债很可能成为压死骆驼最后的一根稻草。
因此,对于负债下的各科目,需要重点关注两点:一是财务风险,二是有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具体来说,就是看上市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能否覆盖有息负债,这样在极端情况下还可以断臂求生,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偿还有息负债。至于有息负债占总资产比例,主要是和同行作对比,如果和同行相差较远,就需要提高重视程度。
负债中吸收存款以及同业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这几个科目也是比较特殊的负债科目。这些科目只会出现在银行、非银金融机构财报中,是这类企业的特权。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可以吸纳储户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叫作吸收存款。同业存款与吸收存款类似,只不过存钱的是机构。
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吸纳了资金,不可能放在那不动,毕竟是要支付利息的,因此会将吸纳来的资金放贷出去赚取差价。但如果放出去的钱多了,来取钱的储户一多,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现金不够就会向中央银行借,这部分资金就会被归到“向中央银行借款”这个科目。